WebLogic在CentOS上的高可用性架构
WebLogic在CentOS上的高可用性架构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:
-
集群部署
- 创建管理服务器(Admin Server)和多个受管服务器(Managed Servers),通过WebLogic控制台或WLST脚本配置集群,设置负载均衡策略(如轮询、最少连接)和故障转移策略。
- 配置节点管理器(Node Manager),实现服务器的远程启停和状态监控。
-
负载均衡
- 使用软件负载均衡器(如Nginx、HAProxy)分发流量,支持粘性会话(Sticky Session)确保用户请求固定到同一服务器。
- 硬件负载均衡器(如F5)可作为替代方案,提供更高性能和稳定性。
-
数据共享与冗余
- 共享磁盘(如SAN/NAS)存储事务日志和数据库文件,确保服务器故障时数据一致性。
- 配置数据库主从复制或多主复制,结合JDBC连接池的高可用参数(如故障转移、重试策略)。
-
故障转移与容错
- 启用WebLogic会话复制功能,保障用户会话在节点故障时自动转移。
- 结合Keepalived实现虚拟IP(VIP)漂移,配合Nginx实现双机热备。
-
监控与管理
- 通过WebLogic控制台或第三方工具(如Prometheus、Grafana)监控集群状态、性能指标和日志。
- 定期备份配置和数据,制定恢复计划以应对故障。
硬件与网络要求
- 至少3台服务器(1管理服务器+2受管服务器),建议配置双网卡绑定(Bonding)提升网络冗余。
- 确保服务器时间同步(如NTP服务),避免因时间差导致集群异常。
参考来源: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请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