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entos mongodb权限管理策略
以下是CentOS下MongoDB权限管理核心策略及操作要点:
- 启用认证
编辑配置文件/etc/mongod.conf
,设置security.authorization: enabled
,重启服务生效。 - 创建管理员账户
切换至admin
数据库,使用db.createUser()
创建管理员用户,分配root
或userAdminAnyDatabase
等角色,例如:use admin db.createUser({ user: "admin", pwd: "强密码", roles: [{ role: "root", db: "admin" }] })
- 用户角色与权限分配
- 内置角色:根据需求分配
read
(只读)、readWrite
(可编辑)、dbAdmin
(数据库管理)、userAdmin
(用户管理)等角色。 - 自定义角色:通过
db.createRole()
定义特定权限集合,如限制对特定集合的操作。 - 权限操作:使用
db.grantRolesToUser()
授予权限,db.revokeRolesFromUser()
回收权限。
- 内置角色:根据需求分配
- 访问控制
- 限制IP访问:在配置文件中通过
net.bindIp
指定允许连接的IP地址。 - 启用SSL/TLS加密:配置证书路径,设置
net.ssl.mode: requireSSL
,确保数据传输安全。
- 限制IP访问:在配置文件中通过
- 审计与监控
- 启用审计日志:在配置文件中添加
security.auditLog
配置,记录用户操作。 - 定期审查权限:通过
db.getUser()
查看用户权限,清理冗余或过期权限。
- 启用审计日志:在配置文件中添加
- 安全加固
- 配置防火墙限制MongoDB端口(默认27017)的访问。
- 定期更新MongoDB版本,修复安全漏洞。
关键命令参考:
- 创建用户:
db.createUser({ user: "用户名", pwd: "密码", roles: [角色定义] })
- 查看权限:
db.getUser("用户名")
- 授权/回收权限:
db.grantRolesToUser()
/db.revokeRolesFromUser()
以上策略结合了最小权限原则与最小化攻击面设计,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调整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请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