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++观察者模式与回调机制结合使用
在C++中,观察者模式与回调机制结合使用可以实现灵活的对象间通信。这种组合既保留了观察者模式的松耦合特性,又通过回调提供了更具体的响应方式,适用于事件处理、状态通知等场景。
观察者模式的基本结构
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,当一个对象(被观察者)的状态发生变化时,所有依赖它的对象(观察者)都会收到通知。
典型的实现包括:
- Subject(被观察者):维护观察者列表,提供注册、注销和通知接口
- Observer(观察者):定义接收通知的接口
传统做法是通过虚函数实现更新逻辑,但这种方式不够灵活,难以传递额外参数或绑定特定上下文。
立即学习“C++免费学习笔记(深入)”;
引入回调机制增强灵活性
使用函数对象(如std::function)替代纯虚函数接口,可以让观察者以lambda、函数指针或成员函数的形式注册回调,大幅提升使用便利性。
示例代码:
#include <functional>#include <vector>
#include <algorithm>
class EventNotifier {
private:
std::vector<std::function<void(int)>> callbacks;
public:
void attach(std::function<void(int)> cb) {
callbacks.push_back(cb);
}
void notify(int value) {
for (auto& cb : callbacks) {
cb(value);
}
}
};
这样,调用方可以用lambda捕获局部变量,或绑定类成员函数,无需继承特定接口。

AI室内设计,上传室内照片自动帮你生成多种风格的室内设计图


支持观察者生命周期管理
直接使用std::function存在一个问题:无法自动清理已销毁对象的回调。解决方案之一是让注册返回一个句柄,用于后续注销。
改进思路:
- 为每次注册生成唯一ID
- 提供detach方法根据ID移除回调
- 观察者在析构前主动注销
更高级的做法可结合std::weak_ptr管理成员函数回调,避免悬空引用。
实际应用场景示例
比如GUI组件监听数据模型变化:
DataModel model;model.onUpdate([](int new_val) {
printf("UI updated: %d\n", new_val);
});
// 或绑定到某个对象的方法
model.onUpdate([this](int v) { updateDisplay(v); });
这种写法清晰表达了意图,且不强制类继承体系,适合现代C++开发风格。
基本上就这些。结合回调的观察者模式在保持解耦的同时提升了表达力,是值得掌握的实用技巧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请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