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riaDB在Linux上的日志管理
MariaDB在Linux上的日志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一、日志类型
- 错误日志:记录启动、运行错误及警告,路径通常为
/var/log/mysql/error.log
。 - 查询日志:记录所有SQL语句,分通用查询日志(记录所有连接和SQL)和慢查询日志(记录超时或未使用索引的查询)。
- 二进制日志:记录数据变更,用于复制和恢复,格式可选
ROW
/STATEMENT
/MIXED
。 - 中继日志:主从复制时从服务器接收主库的二进制日志。
二、配置方法
通过修改配置文件/etc/mysql/mariadb.conf.d/50-server.cnf
(Ubuntu)或/etc/my.cnf
(CentOS):
- 错误日志:设置
log_error
路径和详细程度log_warnings
。 - 查询日志:启用
general_log
,指定文件路径general_log_file
,可选择输出到文件或表log_output
。 - 慢查询日志:设置
slow_query_log
、阈值long_query_time
,可过滤未使用索引的查询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
。 - 二进制日志:启用
log_bin
,设置路径、格式binlog_format
及过期时间expire_logs_days
。
三、日志查看与管理
- 查看日志:
- 命令行:
tail -f /var/log/mysql/*.log
(实时查看);cat /var/log/mysql/error.log
(查看完整内容)。 - SQL命令:
SHOW BINARY LOGS
(查看二进制日志列表);mysqlbinlog
工具解析二进制日志。
- 命令行:
- 日志轮转:使用
logrotate
工具配置定期压缩和删除旧日志,避免磁盘占满。 - 清理日志:手动删除旧日志文件或通过
PURGE BINARY LOGS BEFORE 'YYYY-MM-DD'
命令清理二进制日志。
四、分析与监控
- 慢查询分析:用
mysqldumpslow
或pt-query-digest
工具分析慢查询日志,定位性能瓶颈。 - 可视化监控:通过
LogAnalyzer
等工具将日志导入数据库,生成图表报告。
五、注意事项
- 生产环境中建议将二进制日志和数据文件分开存放,避免单点故障。
- 定期备份重要日志(如错误日志、二进制日志),用于故障恢复。
参考来源: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内容造成侵权请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立即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