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goDB 在 Debian 上的性能调优策略

系统与配置优化

  • 硬件选择:使用SSD存储降低I/O延迟,增加内存以容纳更多索引和数据。
  • 配置参数调整
    • 编辑/etc/mongod.conf,设置storage.wiredTiger.engineConfig.cacheSizeGB为物理内存的50%-80%。
    • 启用压缩算法(如Snappy)减少存储占用和I/O。
    • 调整ulimit增大文件描述符限制,支持更多并发连接。

索引优化

  • 合理创建索引:为高频查询字段创建单字段或复合索引,使用覆盖索引避免回表查询。
  • 索引维护:定期用db.collection.reIndex()重建索引,删除冗余索引。
  • 查询优化:使用投影限制返回字段,避免SELECT *;利用explain()分析查询计划,优化慢查询。

数据建模与写入优化

  • 数据结构设计:根据访问模式选择嵌入式文档或引用式文档,避免过度嵌套。
  • 批量操作:使用insertManybulkWrite减少网络往返,提升写入效率。

监控与维护

  • 实时监控:通过mongostatmongotop或第三方工具(如PMM)监控性能指标。
  • 日志分析:启用慢查询日志,定期分析并优化低效查询。

高级策略

  • 分片与副本集:大规模数据集使用分片集群,通过副本集实现读写分离和高可用。
  • 版本升级:定期升级到最新稳定版本,获取性能改进和新特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