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buntu MariaDB资源优化方法
-
硬件与系统优化
- 增加内存:提升服务器内存,用于缓存数据和索引。
- 使用SSD:替换传统硬盘,提高I/O读写速度。
- 多核CPU:升级至多核处理器,增强并发处理能力。
-
配置参数优化
- 缓冲区设置:
innodb_buffer_pool_size:设为系统内存的50%-80%,缓存InnoDB数据和索引。innodb_log_file_size:适当增大日志文件大小,减少日志切换频率。
- 连接数管理:调整
max_connections至合理值,避免过多连接占用资源。 - 查询缓存:MariaDB 10.2+默认禁用,如需使用需谨慎评估(仅适合读多写少场景)。
- 缓冲区设置:
-
索引优化
- 为高频查询列创建索引,避免全表扫描。
- 使用复合索引优化多列查询,避免过度索引增加写入开销。
- 定期用
OPTIMIZE TABLE整理索引碎片。
-
查询优化
- 用
EXPLAIN分析查询计划,优化低效SQL。 - 避免
SELECT *,只查询必要字段。 - 使用
LIMIT分页,减少大数据量传输。 - 用
JOIN替代子查询,提升查询效率。
- 用
-
维护与监控
- 定期清理慢查询日志和二进制日志。
- 使用
SHOW STATUS监控关键指标(如缓存命中率、连接数)。 - 通过Prometheus+Grafana等工具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。
-
高可用与架构优化
- 主从复制:将读操作分发到从服务器,减轻主库压力。
- 读写分离:通过中间件实现读写分离,提升并发能力。
注意:修改配置后需重启MariaDB服务,建议先在测试环境验证优化效果。
参考来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