计算机视觉面试宝典:目标检测进阶攻略

一、两阶段检测器优化策略解析

两阶段检测器(如Faster R-CNN系列)的优化是面试高频考点,需重点掌握以下技术点:

  1. 区域建议网络(RPN)的改进方向

    • 多尺度特征融合:FPN(Feature Pyramid Network)通过横向连接实现特征金字塔构建,解决小目标检测问题。例如,ResNet-50-FPN在COCO数据集上AP提升3.2%。
    • 自适应Anchor生成:传统RPN使用固定比例Anchor,而Guided Anchoring通过预测Anchor位置和形状,使Anchor分布与目标分布更匹配。实验表明,该方法在小目标检测场景下召回率提升5.7%。
  2. 第二阶段检测头的优化

    • 特征增强模块:在ROI Align后引入SENet(Squeeze-and-Excitation)通道注意力机制,可提升分类准确率。代码示例:
      1. class SEBlock(nn.Module):
      2. def __init__(self, channel, reduction=16):
      3. super().__init__()
      4. self.fc = nn.Sequential(
      5. nn.Linear(channel, channel // reduction),
      6. nn.ReLU(inplace=True),
      7. nn.Linear(channel // reduction, channel),
      8. nn.Sigmoid()
      9. )
      10. def forward(self, x):
      11. b, c, _, _ = x.size()
      12. y = x.mean(dim=[2,3], keepdim=True)
      13. y = self.fc(y)
      14. return x * y.expand_as(x)
    • 关系建模网络:Relation Network通过物体间空间和语义关系建模,解决密集场景下的误检问题。在Cityscapes数据集上,AP@0.5提升4.1%。

二、Anchor机制设计与调优

Anchor设计直接影响检测性能,需掌握以下关键技术:

  1. Anchor尺寸与比例选择

    • 基于数据集统计:通过K-means聚类目标宽高比(如YOLOv2使用5种比例),可使Anchor与目标分布更匹配。在VOC数据集上,聚类Anchor的AP比固定Anchor高2.3%。
    • 动态Anchor调整:ATSS(Adaptive Training Sample Selection)根据统计特征自动筛选正样本,解决固定IoU阈值导致的样本不平衡问题。实验显示,该方法在长尾分布数据集上AP提升3.8%。
  2. Anchor-Free方法对比

    • 关键点检测派生:FCOS通过预测点到边界框四边的距离实现检测,无需预设Anchor。在COCO上,FCOS-ResNeXt-101的AP达44.7%,接近两阶段方法。
    • 中心度评分:引入中心度(Centerness)分支抑制低质量预测框,使NMS后处理效率提升30%。

三、损失函数改进与实现

损失函数设计是目标检测的核心,需掌握以下改进方向:

  1. 分类损失优化

    • Focal Loss:解决类别不平衡问题,通过α和γ参数调整难易样本权重。代码实现:
      1. def focal_loss(pred, target, alpha=0.25, gamma=2.0):
      2. pt = torch.exp(-pred) * target + (1 - target) * torch.exp(-(1 - pred))
      3. loss = -alpha * (1 - pt)**gamma * torch.log(pt + 1e-8)
      4. return loss.mean()
    • GHM(Gradient Harmonized Mechanism):根据样本梯度模长动态调整权重,在CityPersons数据集上MR降低2.1%。
  2. 回归损失改进

    • GIoU(Generalized IoU):解决IoU对非重叠框不敏感的问题,在DOTA数据集上AP提升1.9%。
    • DIoU(Distance IoU):引入中心点距离惩罚项,加速收敛速度。实验表明,DIoU-NMS比传统NMS快1.8倍。

四、工程化实践与性能优化

面试中常考察工程实现能力,需掌握以下技巧:

  1. 模型部署优化

    • TensorRT加速:将Faster R-CNN量化后,在NVIDIA Tesla T4上推理速度从120FPS提升至320FPS。
    • 模型剪枝:通过通道剪枝(如ThiNet)将ResNet-50-FPN参数量减少40%,AP仅下降0.8%。
  2. 数据增强策略

    • Mosaic数据增强:将4张图像拼接为一张,丰富小目标上下文信息。在YOLOv5中,该策略使AP@0.5提升2.7%。
    • Copy-Paste增强:随机复制目标到其他图像,解决长尾分布问题。在LVIS数据集上,AP提升3.4%。

五、面试应对策略

  1. 技术原理阐述:用“问题-方案-效果”结构回答,如“小目标检测问题可通过FPN特征融合解决,在COCO上AP提升3.2%”。
  2. 代码实现能力:重点准备PyTorch实现,如RPN的Anchor生成、NMS后处理等。
  3. 项目经验关联:将技术点与实际项目结合,如“在自动驾驶项目中,通过DIoU损失优化解决了目标遮挡问题”。

本文通过技术原理、代码实现、工程优化三个维度,系统梳理了目标检测领域的核心考点。掌握这些内容不仅能帮助通过面试,更能为实际项目开发提供技术指导。”